版权所有:深圳科睿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粤ICP备17063655号-1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  北京

工作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利泽中二路1号中辰大厦3A09室

公司邮箱:huaying@huaweitxy.com

服务热线:400-886-5185

深圳科睿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

在线报名

>
>
突破自我 | 杰士德创始人从觉察到转身,是如何做到的?

突破自我 | 杰士德创始人从觉察到转身,是如何做到的?

浏览量

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困境:每天忙于救火,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,反正好像你不来就解决不了,团队能力却一直成长不起来。

 

很多时候,老板面临的压力传导不出去,其实是因为你没有把担子放下。

●你是否愿意让同事们去试一把?

●你是否愿意承担风险?

●你是否愿意把权力和责任交给下属?

真正的企业老板是造钟人,你不要问我几点了,钟在墙上,自己去看。真正的企业老板,不做主角,甚至不做导演,而是做制片人,躲到台下和幕后,为员工喝彩。

而这样的转身并不容易,但是杰士德董事长景余祥先生做到了。在华营2021年的企业家年会上,我们特邀他讲述自身的心路历程,以下即为分享原文及华营团队的总结。

 

01

我站在台下为员工喝彩

亲爱的老师、企业家朋友们:大家下午好!

我今天的分享主要有三个部分,首先介绍一下公司,然后是我本人,最后是这一两年有哪些改变。

我们是专注于3C领域做智能装备的企业,主要的客户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手机制造企业及代工厂。一直以来比较简单,后续也做了一些垂直领域的产品,比如机械手臂、RV减速机、直线导轨等。目前,公司已成立15周年,我们的发展规划是,从单机自动化走向产线自动化,从产线自动化走向车间自动化,然后实现工厂自动化,最后一个台阶就是完全实现智能制造。

 

01  

2016年以前的管理现状——到处救火

 

我是工程师出身,没有任何管理背景,在2016年以前,我有限的经营逻辑和管理知识只有这三个方面:

◆第一个,客户口碑。就是不想让客户失望,无论如何都要把工作做好。

◆第二个,个人英雄主义。

◆第三个,分好钱。

 

当时我的管理现状可以用上面的图来形容。一群初中生打架,整体感觉人不少,但真正动手的可能就只有前面的“白衣少年”,两个队伍交锋起来,真正碰撞的也就三四个人,其他大部分人都跟在后面,有的在后面看,有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还有的跟在后面吆喝,这就是2016年以前我的管理状态。


当时,公司营收在13个亿左右,随着项目越来越多,痛苦也随之而来。如果是我一个人做一个项目,我还是有信心的,能保证成功,但项目越来越多,多到超出我的管理范围后,我就要到处救火。

 

2015年的时候,我基本上都是在客户工厂的会议室里度过的,白天经常开会,进度不太好的时候还被客户各种批评、各种虐,承受着巨大的压力,回来以后,各种团队都来找我开会,又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,只能到了晚上再抽出时间去调整队伍。所以,那段时间是非常痛苦的,但我还能扛下去,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扛不下去,要崩溃呢?

当有两三个地方都点名要我去的时候,比如我在上海驻厂,郑州的客户打电话说,你必须来,我真的很崩溃,因为我真的去不了。我发现事情不是这么干的,公司当时已有1000多人了,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才能解决问题吗?这就是我当时的管理处境,非常崩溃。

 

02 

在“求医问药”中遇见华营

 

我是2018年遇见华营的,到现在为止,我自己已记不清2017年和2018年都做了什么,现在学习过后,我发现可能那时候已经处于一个比较严重的自闭状态,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,就是活着。在此,我想把我的经历拿出来给大家分享,也许会帮助一些企业家更好地认识自己。

 

2017年和2018年,我到处求医问药,2018年的时候我报名了一个商学院,10月18日去报道的,然后20号被华营招募。

 

为什么?因为我特别失望,我是个理科生,不太喜欢虚的东西,我们的客户是西方人,基本上也没有应酬,所以到现在为止,吃饭、应酬、说好话我都不会,即使在这么大的场合讲话也是非常少见。

 

我当时去这个商学院后,大家都觉得挺好。所以,我为这个事情跟我们班同学起了争执,我说一个商学院不应该教这些东西,你得教教我们怎么把企业干好。

 

后来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华营。非常感谢华营的一个业务员坚持不懈地跟我联系,然后我就想,要不试试?反正也没有其他的办法。于是我就去了,而华营也的的确确改变了我。

 

03 

华营改变了我,老师和同学重新点燃了我的人生

 

真正的改变其实是发生在19年4月份,当时胡彦平老师(华营管理服务董事长、华为公司前高级副总裁)带队去我们公司,给我一顿“蹂躏”。我后来跟大家开玩笑讲:真的是按倒在地上,还要踩在脚底下,摩擦,摩擦。


我们班有两个同学,他们的两句话到现在我都记得。

“你这管理水平也就幼儿园水平,跟你做同学我们觉得挺耻辱的,我们准备筹点钱帮你把学费退了。”

 

“你就是个贼,你从来不培养人才,你就知道挖人家,你就知道偷。”

 

这两句话其实对我刺激很大,但对于唤醒我的认知来说是非常有益的。


其实我也顽强抵抗了三个多小时,后来是被孙老师(孙业林 华为公司前高级副总裁、华营私教坊核心导师之一)一脚把门踹开了,然后大家就拿着刀都进来了。后来想想蛮好的,人的一生其实挺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和经历。

 

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中,在风口上成长时收获的错误的小成功挺害人。后来通过学习,我了解到一个人从自信到自负到自闭,甚至到自我死亡,其实是一个挺可怕的过程。


我特别庆幸遇见了华营,有这么好的老师和我们私教坊的同学,他们是真正的帮助我,重新点燃了我的人生。


我真的非常感谢,从我的角度来讲,我现在的命是华营给的,只要有机会,要我做什么都行。这次让我做分享,对我来讲虽然很难,但我觉得,无所谓,不就丢人吗,对不对?

 

当你清醒了以后,你不会再害怕任何的挑战,多难的事情,或者你以前没有干过,以前觉得丢人的事情,在认知上面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,现在我都敢干。

 

以前被孙业林老师问:你的脸面很重要吗?

 

现在觉得确实不重要,企业很重要。

 

后来我就去学习。真的是零基础一点点开始学,学习中搞笑的事情也有。

有一次,我去听了华营关于人力资源的课程,由唐继跃老师他们来讲干部梯队建设,听完以后特别兴奋。因为改变了之后,特别想学习,特别饥渴,看到什么都想学。

 

当时听完课我就和HR一起探索,但我发现我怎么走都走不通。因为你想建干部梯队,你就要做人才评价,但我发现我们没有这个认知体系。然后,我就按照工科男的逻辑,一条一条线去慢慢摸索,我想总会摸到最后的节点吧,但直到凌晨3点,我都没有摸索到。

 

后来,我看了田涛老师的《理念 制度 人》一书,里面提到,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如蜘蛛网般的体系,不是一条线能够解决问题的。

 

所以,我又沉下心来慢慢学,学到什么就用什么。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,我在管理上学到了什么。

 

04 

管理收获

 

第一个,道层面:理念、制度、人

 

我的理解是,我们要选拨一批优秀的人。人,一定是选拨的,不能随随便便招人,一定是优秀的、有能力的人,能够在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牵引下,依照特定的战略路径,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。我认为这可能就是一个企业管理的“道”。如果各位不想像我一样成为企业发展的天花板,那么我们就需要真正地去理解。

 

第二个,法层面:共识、共创、共赢

 

共识、共创、共赢,三者当中,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共识。我们大多数的管理都是从上至下,我亦如此,经常要求下属去做,所以我们公司都是执行型人才,但如果缺少共识,又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?我们需要做出改变。

 

这里分享两个案例。

【案例一】

有一次,我们公司四十多个高管去参加拓展,当时有一个项目是100个人做5个游戏,每个人要承担两个角色,然后通过计时进行决胜。

 

不巧的是在游戏开始之前有客户找我去开会,然后我就没有参加,回来之后走到一个大厅,我突然感到特别的失落,这种失落就像《绝密543》中肖占武拼命回到营地,却发现没有他也能把飞机打下来的那种失落。

 

我看到每个人都在忙,为了达成目标拼命的在练习。而我却没有事情干,于是我就第一时间找到老师,问我该分到哪一组,我应该干什么,老师说了一句,你就到处看看,不需要你干什么了。

 

我当时就特别不自然,我第一次发现自己useless,没用。然后我就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观看,看他们每一次的进步,每一次的练习,最终他们真正达到100秒的用时极限时,全场的人都在欢呼,我那刻的感受很奇怪,既激动,又失落,我居然不是一个参与者,我没有做成个人英雄。

 

回去后,我认真思索这个过程,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企业老板有时候真的就是一家企业的天花板,我发现如果没有我,可能他们做得更好,这个太可怕了。


所以,后来我很郑重的给大家写了一封反思信,坦言我低估了他们的能力,我的管理方法有问题,我需要改进。

 

正好后来胡彦平老师(华营管理服务董事长、华为公司前高级副总裁)讲共识、共创、共赢,我就把胡老师教的六步法推行了下去,非常管用,现在在公司执行的非常好。不管做什么任务,第一时间我就问,目标明确吗?能量化吗?如果不能,就不要继续,先从第一步开始做。

 

【案例二】

我们公司有一个业务主管,我一直推着她把CRM系统优化,我说你得把这事干了,她一直说好的、好的,然后就没有消息了。直到系统快到期的前一个月,她才不得不去做这件事情。

 

以前做这件事情很简单,打个报告,老板,这个事情我要干,大概花多少钱,我准备干了。这次我就聪明了一把,我说你写个方案给我,你想达到什么效果,能不能量化,具体准备怎么做?她真的去做了。

 

为什么要这么要求她呢?

 

因为她对业务流程一窍不通,就是能打仗,我正好趁这个机会,让她真正感受一下什么叫流程。做IT的应该都知道,上一个系统,你要知道流程是什么,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流程,光靠别人给的建议是没有用的。


再后来她就直接拿了一家业界最佳实践方案给我批,被我驳回了。因为我问了两个问题,她都回答不出来。我说既然回答不出来,你回去再想想这些最佳实践怎么跟我们的业务相结合,怎么做出一个我们最需要的方案。


差不多进行了6个回合,我才批准了她的方案,但是这6次对她来讲非常重要,现在她可以把流程倒背如流,因为她实际上就是这么干的,但是她却没有意识到流程对她的重要性。她手下有20个人,但是这20个人都不知道怎么做,全在做她的助手。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,你是一个人扛着20个人在前进。

 

其实,我们公司内部存在着很多这样的情况,一个“白衣少年”带着一群人拼命地干,但是对于一个项目型的公司来说,如果项目能力不能在团队内复制,那么就会极大地限制公司的发展。所以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非常关键。

 

于是从去年8月份,我们开始做持续改善的项目,现在做的还不错,每个部门都有参加,后面会具体介绍到,接下来再讲一些术的层面。

 

第三个,术层面:组织能力建设

 

组织能力建设是基本功,需要把欠缺的部分一点点补起来。我们是从战略、文化、人才和运营四个层面着手打造的。

 

第一个,战略层面。当时唐继跃老师(华营导师、华为公司前无线产品线干部部部长)和胡彦平老师帮我们梳理过,最终根据战略模型,我们得出来三个重要的能力,即敏锐的客户洞察力、极致的工程能力和高质量的交付能力。基于这三个能力,我们在流程上做了规范,然后又面向客户,以客户为中心,形成了我们自己的铁三角,并作为长期建设的一个能力。

 

第二个,文化层面。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给大家分享,去年10月份,我们新来了一个大学生,他特别喜欢音乐,来了以后,他写了一首rap,把公司的文化融入了进去。当时我看到这首rap,特别兴奋,晚上喝了好几杯酒,我认为这是一个信号——文化不是老板一直要求,一直去推,文化真正的开始并产生效应来自于基层。这位大学生能够自发的产生这样的思考和碰撞,并影响到身边的人,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我们推文化其实也推了一年多,这是第一次真正地看到开始有效果,其它的目前还停在嘴上,挂在墙上。

 

我们的使命是“智能制造一切”,我们的愿景是“做世界一流的智能制造企业”,现在我们把文化视为必修课,在新员工培训的时候,将文化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。

 

在具体的形式上,采用军训、标杆人物访谈、观影活动、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。关于民主生活会,我们每周都开,并实行抽查制,看看开的怎么样,有没有做自我批判。目前我们推行的还不错,最后也有一些总结,比如观影心得、文化辩论赛总结、文化期刊、文化手册,并形成公示。


第三个,人才发展层面。去年6月份我们开始做人才测评,随后还做了人才结构的优化,去年我们大概淘汰了849人,招募了789人,其中招聘的人数中有400名是985和211的高校生,绝大部分都是研究生学历,然后进行选用留育,在培训阶段,新员工不用工作,就专门上课,足足进行了三个月。

 

有什么样的效果呢?

我去询问新员工的状态,一位英国伯明翰研究生学位的新员工说,每天都特别慌。我问,你慌什么呢?他说,我们宿舍4个人每天出门之前都要抱一下,争取不要被淘汰。你会发现当一群能力强的人在一起时,他们身上的竞争性非常强,组织活力也得到了激发。

 

此外,在人才评价与激励上,认知体系部分我们搭建了75%左右,PBC(个人绩效)去年已完全推广,年终奖我们则完全是按照个人绩效的客观的数据来发的。

 

以前每到年终的时候,我最头疼,因为我要根据每个人的分配状况去做一些协调,去年我一个字都没改,一个人都没有改,该是什么就是什么,我们只认数据,不认感情。

 

第四个,运营管理。我们梳理了整个LTC的流程,对文件、系统、流程等进行了相关优化及固化的动作,最终效率提升了74%。举个具体的数据,2020年1月份,我们审批的平均时效是13个小时,到12月的时候,大概只有1个小时,为什么会下降这么多?当你开始关注数据的时候,所有人都会关注,所以,一把手首先要高度重视和关注,起到带头作用,然后下面的人就会同样执行,整个的审批就会特别及时。在持续改善上,去年公司共有383个项目,我们计算了其中四个月的有形效益,达37万。在营收上,比较乐观,2020年我们完成了18.3亿,距离 20亿的目标还存在差距,这是因为我们的组织能力还达不到,所以下一步,我们还将着重进行组织能力建设。

 

最后,分享一句话:共识是实现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。在整个变革的过程中,我经历了两年,这两年可谓酸甜苦辣都齐全了,我非常能理解为什么好多变革企业的老板会有抑郁症。因为过程是真的特别痛苦,如果你单向的去驱动员工,基本上驱不动。你要发飙,那这老板没水平,你就要跟他共识,天天去哄他,如果他还不动,其实还是挺头疼的。

 

所以我有时候真的是被他们蠢哭的,有时候是被他们气哭的,甚至最近的一次是骂他们骂到我自己哭了。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,但我认为共识是一个必经之路。

 

如果各位企业家们下定决心要改革,那么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——想尽一切办法去跟你的下属共识。如果你想要轻松一点,想要长久持续的去改善,我认为这可能是唯一的一条路。

 

以上,谢谢大家!

 

图文编辑:华营管理私塾(转载请标明出处)